閑雅書法論壇

書法、篆刻、文學、文房、硬筆
論壇近期公告
現在的時間是 2024/05/14 AM 5:14:46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2 篇文章 ] 
發表人 內容
文章發表於: 2006/01/13 PM 8:11:33  
離線
中年級生
中年級生

註冊時間: 2005/12/22 PM 10:49:53
文章: 21
性別: 未指定
印谱的功能是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一个是集古一个是艺术。所谓艺术方面的功能,就是用印谱来交流和传递美的感受的功能,集古印谱在当时虽然是以收集考据为主要目的,但是由于当时人们已经开是用欣赏美的目光去审视它,并且努力地去模仿它,因此集古印谱在当时已经开始出现了艺术功能。而纯是为了用来表达自己治印水平高低、向他人传递美的感受的印人自己的作品集,是印章从实用向艺术创作转换的重要标志之一。集古印谱的现象在宋代已经是是十分普遍了、文人篆刻家已经出现,那么这不禁让笔者产生联想,当时的印人除了用印章实物来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水平之外还会有其他什么方式吗?他们会不会受到集古印谱的启发而把自己所刻的印章收集起来?如果他们有自己的印谱那么这印谱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大量宋代文人喜爱印章和赏玩印章的史料告诉了我们,在当时的社会的文化人层中,对印章形式所具有的特殊美,不论是欣赏角度或认识水平,都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他们所具有的高度是因为什么而得来的?他们对当时印人作品的欣赏只限于自己的用印?或者是零星看到的其他人所用的印章?那么作为当时印人自己的作品集是不是已经出现?经过笔者的进一步对有关文献的考察后发现,印人的作品集在宋代就已经出现。
《玉海》卷四十五 艺文 小学中根据《景祐书苑》记:
熙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明州布衣王珦,上《篆书证宗要览》三卷并《印様》一轴。命为御书院祗。
这一段记载,笔者曾在《书史会要》中看到,但是没有记“《印样》”一轴,可能是被作者或传抄人略去。熙宁是北宋神宗的年号,三年十二月应该是指1071年的一、二月,其中所言“《印样》”属于什么性质?笔者见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巻二百八十中有:
请从省司降篆书盐席木印様,委逐州军雕造,付所差官点检印记
由此可见“印样”当是指我们今天所言的印稿。从王珦通篆字来看,这轴《印样》也有可能是王珦用自己刻制的印章钤盖的,但这也只是我们的一个推测而已,虽然不排除其可能性,但是尚无确认的有力证据。可是,这段史料告诉我们,这轴《印样》至少也应该是王珦所绘制的印章样式,也就是他所设计的印稿,应该具有了印谱的性质,起到了表达、传递的作用。这就说明在北宋文人篆刻家已经出现了把自己的印章作品汇集起来的行为,并使其成为自己在印章刻制方面见解和认识的表达方式,同时也成为了方便他人了解和欣赏的特殊形式。
宋方岳《秋崖集》卷四中有《题刋匠图书册》诗一首:
黄金汉鼎青错落,緑玉秦玺红屈蟠。龙翔凤翥入刀笔,宝晋山林风月寒。
“图书册”这一名称,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这是一本具有“印谱”功能、且和现代印谱形式相近的册子。方岳没有记这本“图书册”的作者姓名,只是用其职业名称“刊匠”来代替,不但说明了作者的社会身份,同时也说明了这本“图书册”的性质,它应该是这位“刊匠”把自己平时所刻的印章拓集在起来,并用此来推介自己刻印水平的宣传品。从方岳没有记他的姓名和诗的具体内容来分析,方岳和这位“刊匠”并不太熟悉,可能是方岳的一次无意中的相遇,方岳见其印册水平较好,欣然题之。也有可能方岳是其老客户,但是由于其社会身份和方岳相差很大,因此只是用起职业代替了。由于缺少方岳的用印和一些其他参考文献,因此很难对这位“刊匠”的治印水平进行推测,但是也就是这一记载,为我们留下了在南宋就已经有一本典型印人印谱的存在痕迹。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發表於: 2006/01/13 PM 10:30:46  
離線
上尉
上尉

註冊時間: 2004/09/14 AM 12:13:46
文章: 2431
性別: 男孩
  印譜的功能是從兩個方面體現出來的,一個是集古一個是藝術

  所謂藝術方面的功能,就是用印譜來交流和傳遞美的感受的功能,集古印譜在當時雖然是以收集考據為主要目的,但是由於當時人們已經開始用欣賞美的目光去審視它,並且努力地去模仿它,因此集古印譜在當時已經開始出現了藝術功能。而純是為了用來表達自己治印水準高低、向他人傳遞美的感受的印人自己的作品集,是印章從實用向藝術創作轉換的重要標誌之一。

  集古印譜的現象在宋代已經是是十分普遍了、文人篆刻家已經出現,那麼這不禁讓筆者產生聯想,當時的印人除了用印章實物來讓別人了解自己的水準之外還會有其他什麼模式嗎?他們會不會受到集古印譜的啟發而把自己所刻的印章收集起來?如果他們有自己的印譜那麼這印譜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大量宋代文人喜愛印章和賞玩印章的史料告訴了我們,在當時的社會的文化人層中,對印章形式所具有的特殊美,不論是欣賞角度或認識水準,都已經達到了一定高度。他們所具有的高度是因為什麼而得來的?
  他們對當時印人作品的欣賞只限於自己的用印?或者是零星看到的其他人所用的印章?那麼作為當時印人自己的作品集是不是已經出現?經過筆者的進一步對有關文獻的考察後發現,印人的作品集在宋代就已經出現

  《玉海》卷四十五 藝文小學中根據《景祐書苑》記︰
  熙寧三年十二月十六日,明州布衣王珦,上《篆書証宗要覽》三卷並《印樣》一軸。命為御書院祗。

  這一段記載,筆者曾在《書史會要》中看到,但是沒有記“《印樣》”一軸,可能是被作者或傳抄人略去。熙寧是北宋神宗的年號,三年十二月應該是指1071年的一、二月,其中所言“《印樣》”屬於什麼性質?筆者見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 二百八十中有︰ 請從省司降篆書鹽席木印樣,委逐州軍雕造,付所差官點檢印記

  由此可見“印樣”當是指我們今天所言的印稿。從王珦通篆字來看,這軸《印樣》也有可能是王珦用自己刻製的印章鈐蓋的,但這也只是我們的一個推測而已,雖然不排除其可能性,但是尚無確認的有力證據。
  可是,這段史料告訴我們,這軸《印樣》至少也應該是王珦所繪製的印章樣式,也就是他所設計的印稿,應該具有了印譜的性質,起到了表達、傳遞的作用。這就說明在北宋文人篆刻家已經出現了把自己的印章作品匯集起來的行為,並使其成為自己在印章刻製方面見解和認識的表達模式,同時也成為了方便他人了解和欣賞的特殊形式。

宋方岳《秋崖集》卷四中有《題 匠圖書冊》詩一首︰
黃金漢鼎青錯落,綠玉秦璽紅屈蟠。龍翔鳳翥入刀筆,寶晉山林風月寒。

  “圖書冊”這一名稱,明確地告訴了我們,這是一本具有“印譜”功能、且和現代印譜形式相近的冊子。方岳沒有記這本“圖書冊”的作者姓名,只是用其頭班名稱“刊匠”來代替,不但說明了作者的社會身分,同時也說明了這本“圖書冊”的性質,它應該是這位“刊匠”把自己平時所刻的印章拓集在起來,並用此來推介自己刻印水準的宣傳品。

  從方岳沒有記他的姓名和詩的具體內容來分析,方岳和這位“刊匠”並不太熟悉,可能是方岳的一次無意中的相遇,方岳見其印冊水準較好,欣然題之。也有可能方岳是其老客戶,但是由於其社會身分和方岳相差很大,因此只是用起頭班代替了。由於缺少方岳的用印和一些其他參考文獻,因此很難對這位“刊匠”的治印水準進行推測,但是也就是這一記載,為我們留下了在南宋就已經有一本典型印人印譜的存在痕跡。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2 篇文章 ]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上傳附加檔案

搜尋:
前往:  
Powered by phpBB® Forum Software © phpBB Group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
連絡我們
計數器